微信客服 推荐
专属客服,沟通更便捷~

电话客服
如遇忙线,请稍后再拨~

在陕西,历史从不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,它还藏在鼓点之间、剪纸的花纹中,藏在手艺人的指尖、戏台的唱腔里。
这里是十三朝古都的土地,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。千百年来,古老的技艺、乐声与民俗,被一代代人默默守护、口口相传。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——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陕西的非遗项目不仅种类繁多、技艺精湛,更是这片土地上生活智慧与精神信仰的深刻映照。
8月1日至15日,非遗秦腔戏曲《秦娃娃》邀你走进陕西歌舞大剧院,赏一出非遗好戏。
陕西的非遗文化种类繁多,涵盖了民间文学、传统音乐、传统舞蹈、传统戏剧、曲艺、传统体育、游艺与杂技、传统美术、传统技艺、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十大类别。其中秦腔、皮影戏、陕北民歌、安塞腰鼓、凤翔木版年画、西凤酒酿造技艺等更是享誉海内外,成为陕西文化的靓丽名片。
非遗秦腔戏曲《秦娃娃》汇集了世界级非遗皮影戏、国家级非遗秦腔、华阴老腔、杖头木偶,商洛花鼓,陕北腰鼓,戏曲技巧等一系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短剧,形成了一座内容丰富的陕西戏曲非遗“博物馆”,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非遗盛宴。舞台上由老,中,青三代非遗传承人联袂演出,将陕西非遗文化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作为陕西为数不多将非遗表演搬上大剧场的一台演出,中国戏曲鼻祖秦腔的古朴豪迈,华阴老腔的粗犷震撼、木偶戏的灵巧生动、皮影戏的逼真传神、商洛花鼓的委婉缠绵、陕北腰鼓的激情豪迈、戏曲技巧的五彩缤纷,都将在舞台之上被串联起来,带领观众充分感受陕西非遗的博大精深,体会陕西的浓厚民俗。
节目单:
1. 国家级非遗--秦腔
秦腔以“吼”震山河的豪迈,浓缩了黄土高原的千年风骨。从西周击缶而歌到今日非遗舞台,它既是“中国梆子腔始祖”,更是西北人民的精神图腾。正如学者所言:“繁音激楚,热耳酸心”——秦腔的血性呐喊,仍在三秦大地上回荡不息。
2. 世界级非遗--皮影戏
《三英战吕布》以皮影为媒介,将三国史诗转化为“光与影的战场”,既传承了陕西皮影的精湛工艺和华阴老腔的豪放唱腔,又通过现代创新(动画、文旅演出)赋予古老故事新生命。其核心不仅是武戏的酣畅,更传递了忠义、勇气与民间的英雄崇拜,成为中华非遗“活态传承”的典范之作。
3. 国家级非遗--商洛花鼓
商洛花鼓以“楚韵为血、秦骨为架”一嗓“八岔子”里藏着郧阳移民的乡愁;一段“麻雀跳”跃动着秦岭山民的豁达。它用最糙的方言唱最柔的情,借最简的舞台演最真的生活,恰如贾平凹所言:“商州这地方,穷是穷,苦是苦,可花鼓一响,魂就归了位。”
4. 国家级非遗--陕北腰鼓
安塞腰鼓以鼓槌为笔、黄土地为卷,书写着“秦汉将士的豪情”与“陕北民众的乐观”。从古战场号角到非遗“中国名片”,它用震天鼓声诠释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生命力——正如当地民谚:“越是艰苦的地方,歌越多、艺越高”。若亲临现场,必能感受那“红绸翻飞、黄土荡天”的磅礴气韵,见证千年血脉在鼓点中沸腾。
5. 国家级非遗--杖头木偶
木偶戏《钟馗探路》是一种传统的木偶表演形式,源自中国民间艺术。它通常由一个木制头部和一个手柄组成,演员通过手持杖头木偶的手柄来操控木偶的动作和表情,从而进行表演。
6. 国家级非遗--华阴老腔
《华阴老腔》是陕西省华阴地区传统的戏曲剧种之一,也被称为“华阴腔”或“陕北老腔”。它起源于清朝时期,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华阴老腔以其独特的唱腔、表演形式和戏曲风格而闻名,被誉为陕西地区的“国粹”。
7. 戏曲技巧+飘彩
8. 互动谢幕
8月1日至15日,让我们相约陕西歌舞大剧院,探寻陕西戏曲魅力,解锁非遗的“时代新生”。
订票说明
网上订购请提前选择您意欲购买的演出和票品价位,根据流程提示完成订票。
退/换票说明
票品为有价证券,非普通商品,其背后承载的文化服务具有时效性、唯一性、稀缺性等特征,如非演出变更或不可抗力因素,一经支付,不退不换,敬请谅解!
票品形式
快递纸质票或电子票,具体以实际出票为准。
入场须知
1.身高1.2米一下儿童不占座免票,儿童占座或身高1.2至1.5米需购买儿童票,座位跟随家长座位区域。
3.迟到观众需在场外等候,听从工作人员安排进场。请您合理安排出行时间,尽量提前抵达剧院,以免延误观演。
4.入场后,请严格按照票面指定区域和座位对号入座,请勿在演出期间换座,文明观演。
温馨提示
1.购买前请您提前规划好行程,做好相应准备,以免影响您的正常观演,感谢您的理解和配合。
2.若演出受不可抗力影响延期或取消,本平台将对演出票订单按照项目官方通知方案进行处理,其他因观演发生的费用需由您自行承担。
禁止携带物品
由于安保和版权的原因,大多数演出、展览及比赛场所禁止携带食品、饮料、专业摄录设备、打火机等物品,请您注意现场工作人员和广播的提示,予以配合。